2024年,在酒类市场之间的竞争持续加剧的趋势下,产品价格倒挂成为行业常态,众多白酒产品出现大面积的价格倒挂,整个行业负重前行,不仅对酒类企业和渠道商家造成了严重困扰,也深刻反映了当下酒业供需的结构性矛盾,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内卷式竞争。这更促使白酒行业创新变革,持续探索市场新模式和价格新秩序。
在白酒市场中,价格倒挂主要是指白酒产品的渠道批价低于其出厂价格,导致产品的实际成交价格会出现明显松动,部分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也会低于出厂价格,使得经销商和终端商户利润空间被压缩,甚至会出现亏损。去年以来,价格倒挂在白酒市场的不同价位段、不一样的品牌之间大面积发生,白酒价格倒挂呈现常态化趋势。
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《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上半年,结合白酒经销商、零售商的经营反馈,倒挂程度位列前三的价格带分别为800-1500元、500-800元、300-500元,占比分别达到了32%、29%和22%,这表明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的价格倒挂现象相对集中。
市场层面看,除个别品牌外,高端白酒的价格普遍倒挂,包括许多名酒大单品的市场行情报价波动明显;中高端白酒领域,价格倒挂现象更多且倒挂幅度更严重。从产品的出厂价到经销商的渠道供货价,再到多层级的产品批价,价格不增反降的市场表现就是最让厂商头疼的价格倒挂,甚至部分产品的终端成交价比批发价还低。
对于白酒行业整体而言,价格倒挂破坏了健康合理的市场行情报价体系,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,对厂家、经销商和消费的人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一是白酒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显而易见的是,价格倒挂导致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,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弱,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。为了应对价格倒挂,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市场推广和渠道维护,增加了经营成本。同时,长期的价格倒挂还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力。对于一些中小酒企来说,价格倒挂可能是致命的打击,资金链断裂、市场占有率丧失等问题接踵而至,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。
二是渠道商家是价格倒挂的直接受害者。由于产品价格倒挂,经销商手中的库存产品出现实质性的贬值。商家要是按照市场低价销售会面临亏损,采取挺价策略会出现动销不畅的问题,还有不低价销售则会承受巨大的仓库存储上的压力,占用大量资金,导致困难。
为了减少损失和降低经营风险,经销商可能会减少进货量,甚至放弃代理某些品牌的产品。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销售经营渠道稳定性,也使得经销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变得紧张。同时,价格倒挂还可能引发渠道内部的恶性竞争,部分经销商为了尽快出货,不惜以更低的价格抛售产品,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。
三是消费者作为需求方,在价格倒挂的市场环境下,更多会持继续观望态度,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,甚至重新认定产品的价格,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;同时,价格倒挂也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激烈,一些企业为生存可能会采取降低产品质量等短视行为,消费者会因为产品不稳定、认为过往价格虚高而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,这不仅会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,还将对整个行业的声誉带来伤害。
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说,随着白酒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转型期,我们同时面临着产业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的矛盾,消费动能不足与价格下行的矛盾,渠道商、终端商数量减少与渠道库存增加的矛盾,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平台价格冲突的矛盾,名酒企业保价与市场行情报价倒挂的矛盾。
酒类产品发生价格倒挂的原因复杂而多样,既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,也涉及酒类市场供需矛盾,还有来自品牌间的激烈竞争、渠道管理方式的差异化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兴渠道的冲击。
首先,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白酒出现价格倒挂的重要背景因素。当前,随着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,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,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到显著影响。尤其在收入预期不稳定、商务合作往来减少的情况下,花了钱的人白酒消费需求更加谨慎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会优先降低高端、次高端白酒的消费频次,甚至会出现消费降级。同时,面对酒类产品的过度提价和生活成本上涨,消费者在选购白酒时价格敏感度更高、更注重性价比,这也对中低端白酒的市场行情报价产生了压力。
其次,市场供需关系失衡,是导致价格倒挂的直接原因。过去几年,白酒行业的持续繁荣使得众多酒企普遍追求业绩高增长,通过不断加大生产规模、频繁提升产品出厂价以及向渠道经销商大量压货等行为,持续扩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产品的市场占率。经销商为完成年度任务、享受政策奖励,又会促进向市场铺货、赊销,导致市场上白酒产品供给过度饱和。来自消费端的需求上涨的速度无法跟上产品供应的步伐,部分终端消费市场受限于多重因素而需求不足,导致渠道库存积压的问题日渐严重。为了清理库存、降低风险,部分经销商就会采取降低价格、甚至将产品跨区域低价销售,从而引发价格倒挂。
再者,行业竞争加剧、品牌竞争短兵相接,也是白酒出现价格倒挂的主要的因素。众所周知,白酒行业品牌众多,尤其是中低端市场,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。在市场占有率有限的存量竞争甚至缩量竞争的情况下,各个酒类企业既要解决一直增长的业绩压力,又要争夺更多的消费者,于是纷纷采取价格竞争策略,不断推出低价促销活动;同时,厂家对经销商和终端不断加大销量任务和多重返利的政策激励,这就使得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变得更混乱,最后导致价格倒挂甚至。
此外,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对传统白酒销售经营渠道造成了巨大冲击。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成本相比来说较低,同时借助“名酒破价”“百亿补贴”等噱头最大限度地引流获客,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白酒价格往往低于线下实体店和传统经销商渠道。于是,不少消费的人在价格上的优势的吸引下,转向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白酒,进一步压缩了线下渠道的市场空间。线下经销商为了与电商竞争而降低价格,加剧了价格倒挂现象。
白酒价格倒挂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,只是在2024年表现得尤为严峻;同时,价格倒挂的问题不要寄希望于一招解决,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杜绝。通过厂家、经销商的高效协同和密切配合,合理化解价格倒挂是大家的共同愿望。
白酒企业要积极调整经营策略。一方面,加强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,进一步探索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,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。针对不同花钱的那群人,打造更具竞争力、更有差异化特色的产品,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多样化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优化生产计划,合理控制产能,避免过度生产导致库存积压。同时,加强品牌建设,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,通过品牌影响力来稳定产品价格。
渠道管理方面,厂家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与合作,共同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和价格策略。帮助经销商解决库存问题,通过数字化手段、合理的返利政策、可靠促销支持等方式减轻经销商的经营压力。同时,加强对渠道价格的管控,建立严格的价格监督机制,防止经销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。
江苏省酒类行业协会名誉会长、江苏苏糖糖酒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锁曾向厂家呼吁,酒厂要帮助辛辛苦苦、规规矩矩做市场的经销商应对价格倒挂亏损。当商家遭遇价格倒挂而亏损时,酒厂要及时补,认真补,爽快地补,要靠厂商携手共渡难关、共化难题。
商家运营方面,经销商要积极寻求转型,强化抗风险能力。比如,商家规范化运营和优化库存管理,依据市场实际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库存,避免盲目囤货;拓展销售经营渠道,除了保证传统的线下渠道运营,还要积极开拓电商渠道、团购渠道等,增加产品的销售途径和消费触达;加强对消费的人的培育和互动,通过举办品鉴活动、会员制度等方式,提高对客户的品牌黏性和信任度。
此外,行业协会积极倡导行业自律,制定行业规范和价格指导标准,带领企业合理定价,避免恶性竞争;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,加大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监管,规范市场秩序,防止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,促进白酒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推动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。
“穿越行业周期 记录发展力量”。中国酒业的2024年,愈加不平凡:是机遇与挑战碰撞的一年,是生存和发展博弈的一年,是传承与创新交织的一年,是固守与探索共舞的一年。这一年,中国酒业在变革中前行,在不凡中书写新章。
在充满压力、内卷盛行的2024年,中国酒业始终闪耀着一批优秀的代表人物,他们创新求变、锐意进取、活力四射、笃定前行,他们是中国酒业发展的中流砥柱;与此同时,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产品,它们或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力量,或是引领酒业未来的明星新品,或是当下逆势破局的增长榜样;更有一些值得铭记的事件指引着行业前行的方向,成为记录2024中国酒业的最好注解。